当前位置: 企业文化 >> 员工风采

参皇文化

 
三月三 壮乡情

    山水情怀

    “五月,心儿随风荡漾布泉,那里,留下我的身影,而我带走了永远的回忆,野炊味十足,可最有味道的还是天的蓝,水的碧,山的峻……热了,可以毫不犹豫跳入水中,穿梭于大地的琼浆玉露。困了,可以随心所欲或坐或卧,休憩在山水的温暖怀抱。”此文学意境之雅,字里行间中,我的心随之感染,不禁跌入了这文字魔中,无法自拔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布泉风景美如画”,这位“墨客”你是想表达这思想吗?就算不是,那我也可以借你妙笔赞叹我故乡吧。谁不说自已的家乡美!

    对于故乡的山山水水,我只知道她的美,但不知如何去描绘和形容,也极少用文字去表达对她的爱。直至有一天,有缘看到网名为“音乐乞丐”写的一篇题为“布泉游记”的抒情散文诗,我才知道早在辛卯年的一天,故乡那山水如画的美景已不知不觉间值入到南宁西大求学的那些莘莘学子。

    转眼间又到了甲午年农历三月初三,故乡景色如旧。沿岸那座巍峨高大、高耸云天的山,陡壁的“崖洞葬”,还是令人感到那么的神秘。三十多年前,如果不是街上一位年轻人,为寻找一种鸟粪来做自制炸药的材料,想方设法,从山的另一面徒手攀岩,艰难的借助缆绳从山顶闯入洞中,无意发现,世人或许永远不会知道那里整齐呈八字形向外排开埋藏着的八副灵柩。自此之后,也没有人胆敢再去冒犯那神圣之地了。也不知古人用什么方法把棺木放到上面,就算是现代化的工具也无法企及。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的水是从一座山底下冒出来的,村里的老人说家乡的水,是与天等县一条河流相通的。据说有人做过试验,在天等的那条河上倒下许许多多的米糠,过了一两个月才见米糠从布泉河冒出来。我无法考据,故且人云亦云吧。河岸两边的青青翠竹,四季长青,潇洒挺拔,清丽俊逸,弯而不折,折而不断,犹如翩翩君子,鸟儿在其中欢唱。河两边山上树木新芽吐蕊,草木葱郁,但藏匿密林深处的那群猿猴,却不知其所踪。田野里的油菜花也正开得欢。“春江水暖鸭先知”,河里的一群水鸭在水中不知道在嘻戏还是在觅食,时而钻到水里,时而浮出水面,时而展开翅膀在水面滑过。虽还是晨曦,但已不时被一艘一艘载满游客在河上漂流而下的竹筏所惊扰。


    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就说这水吧,来的时候,是山底下冒出来,而去的时候,又距它源头25公里处一个叫“更望湖”地方,那里四周群山环抱,本以为无处可去,水会在此停留,却从这天然形成的湖底下悄无声息的流走了。当然如果你有幸在雨水旺盛的季节来到那个地方,水湍湍流走时形成的巨大漩涡,可谓壮观至极。至于布泉河水又流向何处,已无人知晓了。

    无意中看到一部电影中的一段剧情,剧中为设计一个叫“慢城计划”项目和倡导另一种生活理念的一段男女主角对白:“慢节奏,慢心态,低碳环保,返朴归臻。慢城计划没有地下铁,没有互联网,甚至可以没有电话,没有汽车。为什么我们父辈的生活年代有千古不变的爱情,而现在呢,我们有着无孔不入的互联网,瞬间即达的信息,还有QQ、微信上招之即来的好友,而我们却找不到真心爱的人。不是在交友节目上展览自己的人,就是在网恋当中怕承担见光死的恐惧,这又是为什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找一个民风纯朴,风景优美的地方,建立我们的慢城,让那些自认为在生活中饱受折磨的人,可以来到我们的慢城休养生息,重建自己的心灵。”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周末假期的时候沐浴,带上至亲的人,沐浴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放开心怀,人与人之间可以不去谈物质,用一种最原始的方式,去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去珍惜亲情、友情、爱情。

    枫叶飘香

    还在迷恋着大自然赋予的风情万种中,一阵清风拂面而来,清风中夹着丝丝的枫叶香气。那是我最熟悉的“五色糯米饭”的香味。

    五色糯米饭,那是壮乡人们在清明节和农历三月初三祭祀时的必备食物。五色者,黑、红、黄、紫(蓝)、白。白色是米的天然色泽无需去染色,其它色泽是经纯天然植物经捣烂后,取其汁液同糯米浸泡,经数个时辰才能染制而成。大部分需经山上采集,有些花是清明前后才开,此时的药性才最强。食之,可益气补脾养胃,强筋骨健体魄。

    家中二叔学过壮医,对中草药略知一二,常用针炙、拔罐、刮痧等传统的民间治疗方法给急需的乡亲治病。对于哪种草药可入药,耳濡目染中也对草药有些许了解。在家的时候,每临到三月三时也会同到山上,去采摘制染“五色糯米饭”的材料。黑色染料:枫树,一种落叶乔木,现已人工移植。叶子互生,有三裂,边缘锯齿状。其有止泄安神,强筋益气作用。在清明前后采其新长出的嫩叶和枝条。枫叶的皮(取其枝条,连皮带叶剥下),浸泡出来的汁液最黑。用水洗净,把枫叶捣碎用水煮熟,过滤去取渣叶,留其汁液,其汁液色黑。再倒入糯米浸泡,直至糯米成黑色为佳;红色和紫色染料:红蓝草,全草可入药。性甘味凉,闻之有淡淡清香,色赤汁红。煮水把汁液取出放糯米浸泡。其药有清肺凉血镇痛之功效。叶子长形的泡出来米是紫色,而叶子稍圆的,泡出来的米是红色。当然一时间很难找到两种这样不同的植物。只要找到其中的一种,取其汁液兑水,按浓度的比例,控制浸泡时间和次数即可。如浓度大浸泡的时间长,色泽就浓,反之色泽淡些。(或者,取紫色的颜色时,拿枫叶汁液稍淡一点,或采摘枫叶时多采摘些嫩叶)。狗肝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根须状,淡黄色。有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的作用。黄色染色植物有:栀子,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捣碎取其汁液,与糯米同泡。黄姜,形同我们炒菜用作配料的生姜。有理气散结兼泄血排瘀的之功效。用黄姜块捣碎泡水,其汁黄色,把糯米泡入其汁液中即可。用这几种植物药液浸泡足够的时间后,把浸泡糯米的各自药液滤走,取出糯米室内自然晾干,一同放入木甑(木制的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农村多用。)蒸熟,这样“五色糯米饭”即可出炉食用了。当然每次做“五色糯米饭”,颜色染得最好当属族中九十八的老奶奶家了。

    壮族为什么在清明和“三月三”祭祀时用五色糯米饭,又有什么历史文化典故,为什么要用糯米染成“五色”,是不是寓示五谷丰登,物阜民丰,就不得而知了。但我相信这应是骆越后裔民族利用中草药寒、热、温、凉的“四性”,搭上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利用食物的性味不同,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溶为了一体。是传承稻作文化、饮食习惯,成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而约定成俗的。

    山歌情结

    对于壮族的“三月三”,唱山歌,抛绣球的文化传承,宋代《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宋代诗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记载:“土俗岁极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用古兵器“飞砣”命名的五色彩囊,便是后来的绣球了,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的记述更为明显:“男女目成,则女爱砣而男婚已定”。据说最初绣球是三角状的,三角状的抛物线不稳定,后来改成了圆形。而最终搬上电影《刘三姐》屏幕上的绣球,也是现在我们所见到绣球形状了。每到三月三,是壮族人们的传统歌节。每到这个时候,壮族人们都喜欢用山歌表达对节日的庆祝,各地有各地的方式。与传统不同的是,那种以男女在山坡对歌,以此相互表达各自的爱慕之情,抛绣球而情定终生已少有。取而代之的是,以对歌的形式来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幸福生活的热爱,和未来生活的向往。由于今年农历三月初三下雨,本想去“更望湖”看歌圩,没能去成。家中父母酷爱山歌,每年都想办法买到当年山歌对唱刻录下来的光碟来听。走进乡间的广阔田野上,到处听到高亢动听的旋律,那是喜欢听山歌的人们别在腰肩上的录音机传来的音符。只见在那广阔的田地里,村民们有的在翻田整地,有的则在抛秧插禾,轰鸣的机器声与村民赶牛犁田的吆喝声,现代化工具与原始农耕相结合,奏响了一首首春耕进行曲。

上一篇:清明随感             下一篇:沁园春•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