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企业文化 >> 员工风采

参皇文化

 
清明随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说到清明,这首诗便会浮现出来,这首杜牧的《清明》传唱千古,经久不衰。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吟咏歌赋,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每年的这个时节,正是春光明媚、万象更新的日子,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祭祖、踏青,在这忧伤与欢乐并存的日子里,感受清明节悠远的诗意。

    岁岁清明,缕缕相思念亲恩。又是一年清明时,千里东风任梦遥。

    以前曾一度认为清明扫墓祭祖是迷信。千百年来人们在清明节里通过扫墓祭祖的方式怀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明法厚道”,体现了感恩祖宗,传承家庭荣誉的文化传统,怎能说是迷信呢?

    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被政府发文确认为国家法定假日,这一决定得民心、合民意。现在政府鼓励人们过清明节,正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悟和认同,清明假日化正是对这一传统节日的正名。清明节不仅是扫墓这一形式,它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寄托着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先烈的情怀,它对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起着巨大的作用。总之,清明的形态在仪式,灵魂在文化。清明扫墓在唐朝就开始盛行,直到今天,这一清明核心文化与精神仍在传承。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假日深刻领会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要通过对先人的感恩、敬仰,获得思想升华,通过对先人的缅怀,获是灵魂的熏陶。

    然而,现在的清明节有些变味。个别人大行迷信、庸俗之举,将纸制的总统套房、保姆烧给祖先“享用”;三百六十行里多了“哭清明”的职业,只要给钱,就会撕心裂肺地哭喊;许多商家利字当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商家做不到的,把清明节变成了一个弥漫商业味的促销节。“清明节放假,去哪玩?”这种情况在前几年我读大学时也较为突出,成了大学校园里讨论最多的话题:“上网玩游戏、睡觉、逛街”成了学子们的首选活动。难怪有人无奈调侃道“清明时节雨纷纷,现金购买冥王币,一币千万大比率,购房买车不太易,都想现金换冥币,下去能过快活日”,表达了人们对于目前有些变了味的祭扫活动以及生活压力的些许无奈。

    但我们也欣喜看到,近几年,随着观念更新,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兴的“无烟”祭扫方式——“网上祭扫”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还被不少人接纳。今年清明节时,各大新闻也在大力推广介绍。网上祭扫是将现实的纪念馆和公募、私募转移到电脑网页上的新兴祭扫方式,逝者家属为逝者在相关网站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上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以寄托思念,既文明又环保,不失为一些身在远方不能及时在清明节假日赶回家扫墓的游子首选的祭祀方式。

    一年好景在清明,清明四月,阳光明媚,北方大地,冰雪初融,南方山野,柳绿桃红!人们一边盘叙往事故人,一边踏青欣赏春意美景,抚今追思,净化心灵!看天地间,天蓝草绿,念故人事,哀思如潮!当我站在祖先的墓前,面对着清山绿水,岚岚山风,一股旷古幽情油然而生,人性的洗礼,自强不息的斗志,光宗耀祖的激情,民族复兴的责任………虽为一介庶民,仍然叫人不能自已。满脑子充斥着祖祖辈辈如雷贯耳的教诲:“忠孝持家远,诗书世泽长。善贻谋于后嗣学礼做人,凛遗绪于前人克勤克俭。须知难得惟兄弟,亲情血脉浓于水,当精诚团结互助,务在相孚以性情。”这,就是祖辈们留给我们家族的传家之宝!

    有人说“清明,几人能清?几人能明?也许清明自在人心!”

上一篇:清明随感             下一篇:三月三 壮乡情